和祂一同受苦
- Asher Intrater
- Dec 10, 2021
- 3 min read
作者:亚设•因崔特

世间有一处潜藏着极深的亲密感,唯有透过共甘苦的经历才能体会。
这指的是一种“神圣”的苦。另还有一种苦是因做错事,尔后种豆得豆。我在此指的是来自世上恶者攻击无辜者的苦,若以至高眼光来看,可说是因事奉主而遭迫害的苦。
这被称为“和祂一同受苦”。
使我认识基督,晓得他复活的大能,并且晓得和他一同受苦,效法他的死。(腓3:10)
这节经文描述了要效法耶稣的样式,得有三个认知。首先是认识祂;二是要知道使祂从死里复活的属灵能力;三是认知要与祂一同受苦。
“一同”这个词是koinonia。
“受苦”这个词是pathema。
“效法样式”这个词是sug-morphos。Morph的意思是样式。“Sug”或“Sym”的意思是“同受”。
既然耶稣身为义人在邪恶的世界中受苦,而且我们蒙召要跟随祂,信仰的一个重要层面就是经历类似祂所受的苦。
一想到受苦,我们都会退缩。苦难本身并不是一件好事,然而,当一个人因神圣的原因受苦时,就会与耶稣有情感和属灵上的亲密关系。祂受苦了,你与祂一起分享那种经历的一部分。共同的经历是美好的,苦难中的亲密是宝贵的,值得付这个代价。
我们不仅与耶稣一同经历苦难,也与其他遭受过类似苦难的人一同经历。约翰称这是“在患难里一同有份”。
我约翰,就是你们的弟兄,和你们在……患难……里一同有份。(启1:9)
这种一同受苦的经历使我们更像耶稣,也一起分享苦难的经历。在这种共享的体验中,有一种合一,我们成为一。
“有份”这个词是sug-koinonos,意思是“分享者”,但添加sug以加强语气。
“苦难”这个词是thlipsis,在整个新约都使用这个词。耶稣告诉我们,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虽会遭苦难,但可放心(约16:33)。祂并没有祈求叫我们离开世界,而是祈求在其中得着保护(约17:15)。
最近,我与一位挚友有过一次经历(我不细说,以保护此人的安全和身份)。此人是一位伟大的领导,曾因信仰遭受过很多迫害。我们最近有机会在一个秘密地点见面。那时,他面临着迫在眉睫的威胁,我上前去给他一个爱的拥抱和鼓励。
就我而言,我曾经历过一些艰难并让我灵深处痛苦不已的困境。我无法向任何人解释这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苦。事实上,这种随影随行的苦让我感到孤单。我心想:“我相信他已经历过我所经历的,甚至更甚。”我也想给他一个拥抱,只是为了“触及”(安抚)同样的痛楚。
就在我拥抱他的那一刻,奇怪的事情发生了。我感觉有个东西从他的心中冒出,并触碰到我心中的痛。霎时间,有种超自然的医治介入,我能感觉到那痛处已挪去了。这一刻很短暂,却很深刻。彼此的痛点相触碰,灵与灵相连结、相融合、相合一,一种“sug-koinonia”,一种医治。
离去时,以赛亚书53:5的经文不由得浮现在我脑际:因他受的鞭伤,我们得医治。
这段经文的希伯来文是
בחבורתו נרפא לנו
因着耶稣的鞭伤,我们得医治。如果祂不愿为我们受伤,我们的伤口就无法得医治。祂的伤处触碰(安抚)到我们的伤处,而医治我们。
[以赛亚书第53章的表述相当独特,但有些令人费解。“伤口”一词中的字母bet中没有带dagesh点。如果带,其意是“受伤”;而没带的意思是“团契”(fellowship)。“伤口”(habura)与“共同”(havura)是双关语。我们因着祂的鞭伤和与祂的连结得医治,而共同与伤口之间仅差一个点。]
让我们根据罗马书11:17-24中橄榄树的比喻来思考“嫁接”的含义。这个比喻描述了犹太人和外邦人接枝在一棵橄榄树上。我们是枝子,嫁接到信仰的树上。对于要嫁接的分支,必需要切枝,然后将削了皮的的内枝与削了皮的的主枝相连接。
这当中,必要削去些树皮。若树皮还在,就无法将两个树枝嫁接在一起。这个比喻暗示我们切口和伤处是以可结合成一体的,为了结合,就得要打开伤口,触及彼此的痛处。
透过接枝,我们经历树根流经树干所提供的肥汁(罗11:17)。树液不会流到树皮外,它是流淌在柔顺、更细腻、湿润的树枝内部。当我们连结时,我们也能得到彼此的祝福,是一种生命流的交换。
这与罗马书2:29、歌罗西书2:10、耶利米书4:4中所提的“心中的割礼”类似。凭着信心,我们向神和彼此敞开心扉,而心必须被切入才能打开。
割礼是用锋利的手术刀完成的,心的割礼是由长矛刺穿十字架上耶稣的肋旁完成的(约19:34,亚12:11)。祂所钉的十字架是我们内心割礼的切口,这就是十字架的奥秘,也是我们和祂一同受苦的奥秘。